<output id="a6u77"><track id="a6u77"></track></output>
  • <menuitem id="a6u77"></menuitem>
    您的位置:首頁 >> 聚焦興安 >> 鄉鎮要聞

    湘漓鎮:績效考核助力開發民族文化資源

    【打印本頁】
    2022-12-23 11:13:00     來源: 湘漓鎮人民政府

    ?

    2022年以來,湘漓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創新績效載體,將民族團結相關內容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中,采取“1+1”三大模式開創民族團結工作新局面。

    “本土+云端”,用民族事跡講“黨魂”

    湘漓鎮以績效考核為“指示牌”,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績效考核目標,將學習宣傳教育作為重點考核標準,靈活運用“學習強國+八桂先鋒+各大民族網站”,針對性制定《中央民族工作精神》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的學習課程,采用“理論講解+事例說明”的方式加強干部群眾理解。

    線下,該鎮由少數民族老黨員、駐村工作隊員、村“兩委”干部組成的基層宣講隊伍,利用黨員大會的時機,講好少數民族黨員為區內政治經濟發展做出重大奉獻的偉大事跡,持續開展黨史普及群眾宣講活動。

    目前,湘漓鎮已組織開展宣講50多場次,覆蓋黨員群眾2000余人。

    “研學課堂+沉浸式”,用紅色歷史頌“黨恩”

    2022年,湘漓鎮以績效考核為“新引擎”,與優秀兩新黨組織廣西君杰生態園共建紅色研學課堂,積極開發研學精品課程,通過深挖用好興安本地紅色資源,設置湘江戰役愛國主義沉浸式課程,與興安縣界首鎮紅軍堂體驗式課程銜接,通過沉浸式體驗,用身心回顧紅色歷史,厚植紅色基因。

    此外,湘漓鎮還組織黨員干部前往柳州市鹿寨縣參觀紅色博物館,由少數民族講解員講述瑤山剿匪的感人事跡和溫暖故事,讓黨員干部們深刻感受到與少數民族同胞的魚水情深。

    “文化+旅游”,用民俗文化聚“黨心”

    據介紹,湘漓鎮將文化旅游發展納入績效考評體系,積極探索“黨建+民俗”的文旅發展新模式,深入挖掘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。

    譬如,將花橋打漁村“接龍頭”儀式成功申請為興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,還將打漁村“鸕鶿精神”融入“五彩黨建北渠歡歌”黨建品牌之中,依靠“陡江古韻”田園綜合體,打造一條特色“黨建+民俗”鄉風旅游線路,由本地群眾擔任講解員,將非遺文化講解作為特色主打項目,在旅游中植入民俗文化黨課教育內容。

    截至目前,該鎮共吸引6萬余游客參觀游玩,有力拉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發展。




    在线欧美熟妇精品二区
    <output id="a6u77"><track id="a6u77"></track></output>
  • <menuitem id="a6u77"></menuitem>